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13.jpg
[刘云山:扎实做好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 [刘奇葆: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刘奇葆: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我读清明诗

我读清明诗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4-13)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短短28个字,有景有情,勾勒出了清明那细雨、花和酒,述说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一幅情真浓厚、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历历在目。至今铭刻在心、朗朗上口,历久弥新、感同身受,成为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

  这首诗,使我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顺与感恩。记得2008年过了我农历二月十八21岁生日后,便连续二十来天几乎每到黎明时都会梦到已经身患重病的外婆,梦到很多从前发生的事情,在梦里总有外婆清晰的音容笑貌。当时我每天给家里打三个电话,问候外婆得病情,得到的答复都是“还是那个样子”。暑假时,我迫不及待的回家,刚进家门,便发现母亲在家,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当我提出要去外婆家时,母亲说“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先休息一下吧”。我说不用休息,根本不累。就在我放下行李,准备出门的那一刻,听到身后母亲很低沉很低沉的叫了我的名字“鹏鹏,你、你……你姥姥……她不在了”。“什么?啥时候的事情?”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为什么当时不通知我”?我没有责怪母亲,因为我知道,她肯定比我要难过。接着母亲告诉我,外婆是在三月初二去世的,初六下的葬,当时舅舅和姨妈们觉得人死不能复生,没有必要让我从遥远的东北回来。之后我去了外婆得坟前,哭了好久好久,或许我生日后到他下葬时,她一直在我的梦里同我回忆往事,是在做最后的告别,我是外婆从小抚养长大的,外婆对我的关爱,我不敢忘怀,真后悔当时未能回家看上外婆一眼,并参加她老人家的葬礼。

  此后,每当我和母亲走在通往外婆墓地的路上,那种低沉、无语的气氛,只有经历了自己亲人的离世,才真正领会杜牧《清明》诗歌的内涵和“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痛、哀婉的心境。母亲在外婆活着的时候经常说“妈在,家就在”,当时我的体会并不深,可是外婆去世后,当她老人家的女儿在她的坟前跪拜,哭诉对她的思念时,我听得掉泪。我知道,她的女儿从她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一个人孤单,外婆没了,她女儿停泊的港湾也没有了。

  《清明》于心,痛之欲出,我们应当常存孝敬之心,常思先人之恩,孝老爱亲、善待家人。且行且珍惜,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放弃了在外地的高校教师岗位,回到安阳市当了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因为我明白,我要从外婆手中接过一种责任,好好的关爱她的大女儿即我的母亲,尽最大努力帮助照顾她老人家的儿子和两个小女儿。现在的我只行善事,不问前程,与世无争,宠辱不惊,而立之年,每天回到家我能够洪亮的叫声“妈”,我觉得那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安阳市交警支队 袁鹏飞)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328093717.jpg

QQ截图20170328102052.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