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10.jpg
[刘奇葆: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 [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文明创建示范点:张家港市文化中心]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我读清明诗

诗读黄庭坚,神往桃李笑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4-10)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追思,人情悲痛,恰杨柳细雨,若天亦有情,泪眼婆娑,确适合了清明感念亲人的浓厚氛围。杜牧的诗句,浅显易懂,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才成为流传最广的清明古诗。但是,与之相比,我更喜欢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人生不同,贫富有等,尊卑有别,然,唯有死亡,公平地施予天下众生。“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前一典故来源于《孟子》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有一人每天出外向祭扫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再向妻妾夸耀说是别人请自己吃饭,刻画了一个常人不齿的贪鄙形象。与此不同,后一典故则是春秋时介子推不愿为官而隐居数千里绵山,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信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以逼迫介子推走出山野,可是,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出仕。“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两人之间,才能有大小之差别,道德有贤愚之区分,到头来,全不过是青烟一缕,黄土一杯。

  逝去的人,或尊或卑,或富或贫,总会有后来人在清明时节前来祭祀。扫墓乃清明风俗,常见的景象,是“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的悲凉,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凄然。走在清明的诗行里,有柳绿花红的春之柔媚,有魂牵梦绕的情之悲愤,那一幕不是蕴含了对已逝亲人的刻骨深情?

  诗人黄庭坚的诗行里,看上去是有悲凉的情绪缠绕其间。实则不然。诗人看到的清明景象,与“野田荒冢”、“满眼蓬篙”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风格迥然不同的“桃李笑”和“草木柔”,倒是正合了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生机盎然。

  有很多诗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动人景致。行走田野,恰是“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漫步街巷,正好“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诗人黄庭坚笔下的清明,是别具一格的另一种画风,是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景物对比中更突出了“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的蓬勃生机。春雷力万钧,清明雨缠绵,芳草茵茵,桃李盛开,丰满地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大好景象。

  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齐人乞食和高士隐居,在强烈的情景反差中,诗人黄庭坚流露出来的是对世事无情的一声叹息。或许,这与诗人自身的人生阅历密切相关,映射了诗人自己对功名成败的恬淡寡欲。“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所以,清明时节,在追思亲人的悲痛之余,更应该警醒自己,要活的精彩,过的幸福,如是,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才不辜负这大好的春光。(安阳市监狱 冯相军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328093717.jpg

QQ截图20170328102052.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