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08.jpg
[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文明创建示范点:张家港市文化中心] [黄坤明:创建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我读清明诗

我读清明诗:清明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4-08)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忠孝仁义的道德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认祖归宗的一种祭扫;对诗词歌赋的文化中国来说,也许,清明只是才子佳人的一次邂逅……在古代,清明节是一个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日子。

  清明是传统的祭祖扫墓、追思故人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写下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诗则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悲痛:“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节气,北方乍暖还寒,南方春意盎然。宋代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有滋有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另一词人辛弃疾在一首《临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清明又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间有植树、戴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唐代花蕊夫人有一首诗,专咏斗鸡乐趣:“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宋代吴惟信的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宏大场景。

  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人们常常阖家携带酒食,到郊外园地亲近自然。据刘魁立先生主编的《中国节典》介绍,唐宋时期,清明踏青的活动非常丰富,常见的活动有荡秋千、拔河、扑蝶、采百草、放风筝、插柳、植树等习俗。正是“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柳树为春季应时佳木,得春气之先,相传民间新火的传递也是以柳条传送。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

  对祖先与先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祭祀先人仍为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故地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与此同时,沐浴着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尽情地享受这春天的温暖,也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文化权利。(安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段慧敏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328093717.jpg

QQ截图20170328102052.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