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1.6.jpg
[习近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 [直播: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专题2017 > 2017道德模范候选人

18 郑文革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10-16)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郑文革

  郑文革,男,汉族,1968年1月出生,安阳印染厂下岗工人。

  早在70年代时,郑文革的父亲双脚开始红肿、麻木,鞋子也没办法穿,走路都受影响。治疗一段时间,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不断加重。右脚由红肿变为黑紫,而且不断向腿上发展,导致腿上的皮肤慢慢皴裂若树皮。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老父亲又患上了高血压。尤其这两年来,老父亲右腿常常流血流脓,完全瘫痪,疼痛难忍,寸步难行。他的母亲身体也不好,父亲患病期间,只要母亲一个电话,无论多忙,他都抽身回家,为父亲洗澡、喂饭,背父亲上厕所。他24小时服侍在父亲身侧,承担起喂饭换药,为父亲洗脸、洗脚、穿衣,背父亲上厕所等琐碎的护理工作,做手术前后更是一周不进家门。也许是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终于退却,两周后老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医生提醒说,老人再也不能生活自理了,后半生恐怕只能与床为伴了。妻子也曾有过怨言:“兄妹三四个,为何独让你一人承担照料的重任?”郑文革听了很耐心地向妻子解释:“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照顾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每个人都会变老,而老父亲只有一个,让其他兄妹来照顾父亲,我很不放心。”

  因为父亲的病久治也不能确诊,经常在一个医院住两三个月后,又换另一家医院诊治。郑文革从没有怨言,经常请假照料患病的父亲。尤其父亲出院后,本应当由兄妹几人轮流伺候的事,也由郑文革全部承担了。他细心地为父亲买来一把能移动的椅子,每天抽出一小时让父亲学着下床锻炼走路。刚开始是最难的,父亲根本没法走路,他就和儿子一同架着老人一步步地挪,不断鼓励老人加油。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老父亲终于可以在移动椅子的帮助下,慢慢走路了。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病情没有根治,一年后,老父亲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整个小腿皮肤开裂如百年老树皮,流血流脓。病情蔓延到双腿,双腿全变成了紫黑色,血液几乎不再流动。辗转我市和郑州、上海、北京等多家大医院,也依然无法确诊。每次都只能采取住院输液、消炎、擦药,医生说如果病情继续蔓延,将会抵达心脏,危及生命,但他们也束手无策。听医生这么说,郑文革虽有些失望,却不肯放弃救治父亲的希望。他除了全身心照顾父亲外,一有机会就向医生、病友打听有没有治疗此病的良方。 此外,他还通过网络,买医学书籍,钻研治病的方法,希望减轻父亲的病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佳话。

  郑文革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妻子没有一技之长,平日里只能做些粗活,打个零工。儿子正在上大学,生活费、学费一年下来也要2万余元。夫妇俩除了正常的生活开销,还要为自家孩子上大学赚学费。父母都是病退工人,一个月退休费不超2300元。家中还有弟媳和年幼的侄女需要他们夫妇照顾(郑文革的弟弟在30多岁时离开了人世)。父亲出院后,郑文革承担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这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存款。一时间,妻子连香玲少不了和他吵架生气。但郑文革常常这样劝慰妻子,“钱没了可以再挣,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但父亲只有一个。”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8月的一天,郑文革突然身体极为不适,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心脏病。医生建议他立即做心脏支架,家里的生活重担一下全落到妻子肩上。幸好手术成功了,郑文革不顾医生劝阻,在医院待了一段就回家休养了,只为了省点钱为老父亲看病用。

  邻居赵女士说,郑文革虽不善言辞,但只要邻居有事,让他帮忙修水管,维修电路,他都不会推辞。邻居们都说,郑文革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出新时代“孝”字的意味。他常劝说身边的亲友同事,父母在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孝敬他们,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1106152939.jpg

QQ截图20170928161546.jpg

QQ截图20170829083345.jpg

传统文化.jpg

公益献血人小图.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