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蒸面灯 让新的一年健康幸福

    正月十五蒸面灯,是淮北地区的传统,是多年来形成的风俗。在这风俗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在农村,家家户户要点起面灯,放在每一个角落。每个房间里放上一盏,祈盼来年丰衣足食,日子红火。面缸上,放上一盏,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有吃不完的米面。鸡窝上放上一盏,祈盼鸡不生病,来年有更多鸡和蛋。每个人要点上一盏,让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健康幸福等等。(淮北文明网)

  • 划旱船欢闹声中祈福纳祥

    划旱船是开封一大传统习俗。旱船也称采莲船,有单人舞也有双人舞,往往是边歌边舞,十分雅趣。每逢元宵佳节,在开封街头巷尾的露天舞台上,穿着大红大绿、五彩缤纷的男男女女、老少爷们,先后演绎着 《骑驴划旱船》《盘古表演》《老爷踩高跷》《正月十五闹花灯》《民族服装模特表演》等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剧目;舞台下,数百名市民观众,夹杂在自行车、电动车、小奔马中,或站或坐、挤挤嚷嚷。一会儿伸直脖子看剧目,一会儿笑声四起评高低。(开封文明网)

  • 醒狮表演 驱邪招福

    肇庆人过元宵节,很有特色,不论城镇还是乡村,都有民间文艺表演或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比赛,最为普遍的要数舞狮舞龙庆贺,通常演出的节目有采青、接生菜、狮子旺场、上凳子等,锣鼓响起来,舞狮子现场顿时一片沸腾。醒狮起源于明朝,其被认为可以驱邪招福,因此每逢重大节庆,都会看到醒狮助兴。过去的文化娱乐节目较少,逢年过节遇到醒狮表演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肇庆文明网)

  • 轩辕车会纪念中华人文始祖

    黄山市黄山区举行“百车祈福”民俗活动,喜迎元宵佳节。该区将当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轩辕车会进行全面升级,200多个滚车手、100余辆滚车同时表演,还融合了本地的跳竹马、舞狮子、舞龙等一系列民俗活动。通过巡街表演和集中表演的方式,与民同乐,表演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轩辕车会是黄山脚下先民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流传千年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是黄山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黄山文明网)

  • 社火表演形式灵活多样 观众也看得目不暇接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丰厚文化底蕴,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进行传统民间社火表演。表演形式灵活多样,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一应俱全。铿锵热烈的锣鼓,热闹喜庆的秧歌,欢快流畅的旱船等精彩节目连轴上演,惊险刺激的舞狮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表演者卖力地演出,观众也看得目不暇接。(许昌文明网)

  • 传统民俗云龙舞 元宵佳节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六坊云龙舞是广东中山古镇的汉族传统民俗舞蹈,具有300多年历史,属于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过去,中山古镇六坊的汉族劳动人民为祈求出海打鱼顺风顺水,祈求种养有好收成,村中建起了很多祠堂庙宇,供村民祈福求愿。每年元宵节期间,古镇六坊村的氏族长老就会到村中的庙宇问神择取吉日举行游神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而舞云龙则是游神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中山市民增添年味。(中山文明网)

  • 赏花灯和吃元宵喜上眉梢

    在巴渝文化盛行的重庆,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和吃元宵了。元宵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 ,蔚为壮观。热情似火的重庆人儿除了自制灯笼挂门前,送邻居之外,还会携同家人一起出门看灯展。一到大街上到处都是琳琅满 目的花灯,造型独特,形态万千。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列国、三国、西游、封神、红楼、水浒等,或梅、兰、竹、菊等花卉 ,或龙、凤、鸾、虎、虫、鱼等飞禽走兽,无不颜色鲜美、妙态传神,极为绚丽。(江北文明网)

  • 踩街传统民俗表演 市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

    传说天津河西区陈塘庄的上河圈、下河圈是哪吒脚踏的两个风火轮,哪吒闹海在陈塘庄地区有着影响很深的民间故事传说,地域文化氛围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踩街活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陈塘庄舞狮舞龙艺术团的前身为同音高跷会,诞生于清朝同治年间,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踩街表演队伍为市民献上布龙、舞狮、大头娃娃、腰鼓秧歌等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大家身着艳丽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河西文明网)

  • 马花灯趁夜调 画船锣鼓闹元宵

    元宵是春节的延续。老底子宁波人正月十五过元宵,都会举办大型灯会,又称“灯节”,元宵节晚上,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通常是正月初七开始制花灯、搭灯棚,元宵节俗活动前后延绵共六天,白昼为市,游人如织,夜间燃灯,蔚为壮观。正月十三晚上叫“上灯夜”,各家各户要把做好的灯挂起来。正月十四为“试灯夜”,试点元宵花灯。每户人家都要把门打开,每间房屋都点亮灯,空房也要亮着灯,叫做“十四夜,间间亮”。(宁波文明网)

  • 秋千抬阁 一路鼓乐齐鸣 人声鼎沸

    元宵节的娱乐活动是舞龙舞狮、赏灯、猜灯谜,而绩溪的闹元宵却独具特色。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来自各乡镇的几百名民间艺人欢聚县城,带来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淳厚多彩的舞龙舞狮、蚌壳舞、划旱船、抬花轿等传统精湛的文化艺术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在这众多的节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湖村的“秋千抬阁”表演队。秋千抬阁与耍狮舞龙、彩船队相互交融,一路鼓乐齐鸣,人声鼎沸,长达数里的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县城的街道,致使万人空巷。(宣城文明网)

  • 舞“星子灯” 星花缕缕似火龙在空中飞舞

    元宵佳节,夜幕降临,乐队音乐响起,在村民的簇拥下,舞龙者舞动着手中燃烧的手柄,舞动“星子灯”,“火龙”进入农家游走,祛除瘟疫,祈祷吉祥。手把上的“捻子”点燃后绽放出点点星花,舞动时星花缕缕似火龙在空中飞舞,蔚为壮观。在历史的长河中,株洲市民间艺人不断地对“星子灯”的道具和队形进行修整和规范,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今天民间舞蹈“星子灯”的完整结构,极具醴陵民间特色。(株洲文明网)

  • 舞起长长的稻草龙 寄寓孩子们平安成才

    在三明市大田县太华镇华溪村,每年元宵,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在村里田间舞起长长的稻草龙,颇为壮观。稻草龙是用稻草编织串接起来的,最长100多节,短的二三十节,每五米为一节,或挂灯笼或插香头,龙的主体是根大稻草。插香火的叫香线龙,挂灯笼的叫灯龙。稻草龙一般是正月初一由几名老人在祖祠一起编织而成。三盏灯笼意含着三星高照、人丁兴旺的意思,龙头龙尾一般是大人扛的,提龙绳的大都是小孩子,寄寓小孩子们平安 长大成才。(三明文明网)

  • 正月十五铁水冲龙 场面热闹而壮观

    铁水冲龙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正月十五传统观赏性娱乐节目。民国年间,普定县城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买不起烟花,却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了灵感。他们将熔化的铁水用木板拍击而出,铁水便似朵朵烟花般盛开,美丽而壮观。这种特别的“树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渐渐胜过了燃放烟花的富人。因此,每逢过年,普定县便有了“富人放烟花,穷人打铁花”的民俗。(安顺文明网)

  • 换花喜闹元宵 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

    正月十五,海口有雄狮闹春、花谜戏春、琼剧、歌舞庆春等多项活动,而最具特色的当属换花节了。每到这天,府城华灯齐放,人流如海,鲜花满街。海口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纷纷手持鲜花,沿着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换花大军。换花者心理因人而异,多数人换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青年人则把换花节当作交朋结友的大好时机,愿以花为媒,觅到知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老的换花节已被人们赋予许多新意,但其风格永远是浪漫和温馨。(海口文明网)

  • 元宵节“捏属儿” 传递关爱和温暖

    威海在农历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习俗,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按家庭成员的属相每人捏一个,象征“五谷丰登”。近年来改用白面捏生肖,样子更加好看,欣赏之后,分而食之,调动节日的欢乐气氛。环翠楼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民欢聚一堂捏面属,迎接元宵节的到来。通过捏面属让本地市民感到关爱和温暖,又能使外地的人们亲身感受到本地民俗文化的“亲和力”。(威海文明网)

  • 踩高跷闹元宵 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

    每年元宵佳节,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刘彭家砦的高跷故事亭子幡旗招展,人群如潮,焚香燃烛,锣鼓鞭炮齐鸣,举行“踩高跷”活动喜迎新春。村民们用红巾将木跷绑扎在小腿上,按照剧目和剧中人物分工,分别化妆和穿戴服饰。表演神话故事《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的演员站在2—3米的木跷之上,身置八宝莲花墩之中,胸着盔甲,或两手分别托抱幼儿表演观音送子,或肩托幼童,在高空中前后翻滚,惊险有加,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武汉文明网)

  • 元宵佳节猜灯谜 营造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

    每年的元宵节,乐清市会举办各种猜灯谜的活动,将一条条灯谜条幅挂起来,等待市民揭开谜底。大人们带着孩子一起享受猜谜的乐趣,在热闹的人群中感受元宵的带来的喜庆。若是猜中答案,还可以领到奖品。市民不仅在猜谜中娱乐,也在其中学到许多知识。灯谜种类繁多,包括字谜、成语迷、地名迷等等,并跟上时代的步伐,灵活多变,让人在猜谜的同时赞叹于出题者的博学与智慧。(乐清文明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