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08.jpg
[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文明创建示范点:张家港市文化中心] [黄坤明:创建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我读清明诗

我读清明诗--遥想杏花村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4-08)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清明时节,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也同样情有独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可谓家喻户晓。还有诗人韩罖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晏殊《破阵子·春景》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冯延巳《鹊踏枝·清明》的“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在这个雨纷纷的时节,总能荡起你内心的涟漪。

  又是一年清明时,窗外桃花红颜如醉,柳树嫩黄如初,在这个万物都在安静生长的时节,我的思绪不免也在安静中萌动。蓦地想到,清明节的一天,阳光暖照大地,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惹人醉惹人怜的春光。唐代诗人杜牧外出踏青,吸收春光,排遣内心的苦闷。可是春光易变,不到几个时辰,晴朗的天空突然一片灰蒙蒙的,尔后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春寒料峭,本来想出来散散心,可是美好的心情像被这场细雨打湿了,反倒更加湿漉漉,如天空一般阴沉,情绪低落。他独自行走的乡间的小路上,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裳,他不禁打了个冷颤。看到路边坟头培了新土,烧纸钱留下的黑灰,那是昨天寒食节,亲人祭祀先人留下的痕迹,寒食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路上陆陆续续还有迟迟来吊念逝去亲人的行人,挎着装满祭品的篮子,失魂落魄,低声泣涕,这使他更加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

  触景生情,诗人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亲人多年了,平添了几分愁绪,不由生出伤感。又勾连起他壮志难酬,抱负难展的无限惆怅。诗人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晚唐时期,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力挽狂澜,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有才能的人不被识用,纵然千辛万苦地奔波、斡旋,最终还是改变不了被压制在朝廷之外,处江湖之远的现实。官场险恶,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前程迷惘。诗人在苦闷与彷徨中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的苦闷有个好去处呢?或许唯有酒。于是诗人希冀借酒消愁,在荒郊野外,不知道这附近是否有酒店,有个喝酒的好地方。诗人边走边寻,忽然不远处,看到一个牧童,头戴一顶斗笠,身披一件蓑衣,骑在低头吃草的牛背上。诗人欣喜疾步走去,问道:

  “小朋友,你可知这附近哪可沽酒?”

  “有啊!”牧童用手指着一个方向。

  诗人顺着牧童指的地方眺望,在烟雨中,远处那一片隐隐泛红的地方,是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子,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酒家就在那一带。苍茫的天地间,突然现出一片杏红来,虽然遥远,但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心中一喜,似乎闻到那醉人的酒香,兴奋地加快脚步朝前方走去。于是他来到一家取名为“杏花村”的酒店,开怀痛饮。在这里既避雨、解寒,又消愁,忽地豁然开朗,就像苍茫的天地间突然看到红杏一样,微茫中看到一丝希望。

  想到这,仿佛自身也染了一身杏花酒的香味,禁不住赞叹这雨中杏花的风情浪漫,如飘零的红颜。酒不醉人人自醉。(安阳市第五中学 曹燕珍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328093717.jpg

QQ截图20170328102052.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