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4.08.jpg
[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 [文明创建示范点:张家港市文化中心] [黄坤明:创建让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精彩专题 > 我读清明诗

《清明叹》创作感想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4-08)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年复一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遵循中国传统习惯,进行扫墓祭祀活动。此时城市近郊的陵园、和各地的公墓开始摩肩擦踵,连田间地头、边远荒山上的孤坟都爆竹连连,一扫往日的宁静。城里乡下,给逝去的亲人修墓立碑的、在坟冢前焚香培土的人流一拨接一拨,场面蔚为壮观。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在世的老人往往生活悲凉,独守空巢,晚景堪忧。

  比如有的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子女去了外地谋生,老人自己却靠捡垃圾为生;还有的老人,儿孙们在大城市住着宽敞明亮的高楼,自己却在偏远小村的土坯老屋中苦度时光。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处境更加悲凉。他们的儿孙进城做了农民工,有的搞建筑当了老板。小辈儿的在外闯世界,拼生活,身边没人照顾,生活没人打理。他们往往病了没人管,死了无人知。这样的案例,近几年时常被媒体披露,令人痛心。

  因此我时常感叹:与其在尊亲去世后无限哀痛怀念,不如在老人生前照顾好他们,尽最大努力使他们生活安定,心情愉悦,不做所谓“空巢老人”。比如可以多陪陪他们,给老人捶捶背、洗洗手脸、剪剪指甲,陪他们打打牌、下下棋,说说话、聊聊天。凡此种种,虽然是小事,却能温暖老人的心灵,使他们不觉的孤独寂寞。

  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清明叹》:

清明节时雨潇潇,田间冢前遍哀嚎。

莫若身前力尽孝,勿使尊亲叹空巢。

  虽只有四行二十八字,但却表达了我对现代中国社会形态下,

  如何力行孝道的基本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百善孝为先”。我国是一个讲孝、行孝、崇孝的国度,敬老、爱老之风盛行。古有二十四孝,故事世代相传。湖北孝感,就因董永卖身、孝感动天而得名。近几年开展“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很多“孝星”,可以说“孝根”未绝,“孝脉”未断。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一些不“孝”子孙,他们的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

  我不反对清明节扫墓祭祖,但少数人的行为让人心里别扭。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人们如此重视,是个好现象,说明传统文化的回归。祭奠祖先,缅怀先烈,感悟人生,这种文明形式,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但我更认为,对逝者而言,重要的还是生前尽孝。老人活着最需要我们行孝时,你忽略。人不在了,却大把花钱,树碑修墓,甚至于送去“豪宅”、送去“豪车”等等,逝者能享受几何?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让活着的人们心灵得以安慰。 这样做,岂不是本末倒置?

  赡养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老人们活着时,我们多尽一点孝心,他们就多一份欢乐和幸福。待他们去世后,我们就少一份自责和愧疚,多一份自在和坦然。

  所以普天之下,我们做儿女的,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道理:一次“生前尽孝”胜过万次“扫墓”。人们都应该在平时多关心父母,孝敬尊亲,不要留下遗憾。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亲可在?(安阳市九府幼儿园 党跃峰)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328093717.jpg

QQ截图20170328102052.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