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9.26.jpg
[刘奇葆:展现当代名家风采 传承中华戏曲]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主]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网络视频]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县区播报 > 内黄县

内黄县“老李”演绎枣乡故事 守护“非遗”传承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9-27)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内黄县梁庄镇李官寨村,一个村庄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元宵节前后,周围乡镇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花糕、赏花灯,这个村庄还出版了杂志等。这些都与退休老党员李树彬有关。

李树彬(右二)向客人介绍村志的编纂情况

李树彬向游客热情介绍

  老李用心守护本村“非遗项目”: 8月30日,在内黄县梁庄镇李官寨村大罗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笛子吹起来、锣鼓敲起来、艺人们唱起来。73岁的李树彬拿着相机将这些记录下来。李树彬与老艺人一道挖掘、整理本村的大罗戏26部,并印成册。李树彬自豪地说:“其中一部戏前面的内容失传了,我就和老艺人一起琢磨、推敲,将前面的戏文补全了。”还有一部戏是李树彬自己创作的,“我不会唱戏,但是,我参与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在整理大罗戏的过程中掌握了大罗戏的唱词格律。我就根据大罗戏的特点试着创作了一部戏《平幽州》,大家觉得还不错。”在李树彬的努力下,该村传承六百年的稀有剧种大罗戏被批准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后,通过李树彬的努力,该村传承二百余年的李氏正骨医术、颇具传统色彩的灯节会被批准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李树彬也被认定为李官寨灯节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个村庄竟拥有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村干部、村民们都说“李树彬功不可没!”

  老李自学电脑打字编纂村志:在李树彬的书桌上摆放着的,除了三大册的26部大罗戏,还有未出版的《灯节会志》《李官寨村志》。李树彬说他70多岁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为了掌握基本的打字法,不会拼音的他买来字母表一点儿一点儿地学。李树彬说,现在,20余万字的《灯节会志》已成初稿、近40万字的《李官寨村志》已经有第五稿。不久前,李官寨的村级刊物《乡土》出了第二期。“这是我们村自己的刊物,我们自己人写自己村里的事儿。”李树彬笑着说。翻开李官寨编辑的《乡土》,“乡土园”宣传村内能人;“古道情”挖掘古村古韵;“他山玉”让村民了解世界;“校园风”展示新人风貌……本村11岁的李伊诺在《乡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闹元宵》的作文,她的家人将这期《乡土》给亲戚们传阅。在大家的夸奖和鼓励下,李伊诺准备再写一篇作文。李树彬还为本村的小学生辅导法律、安全等知识课程。今年他还自编书法教程讲义,定期为本村小学两个年级的学生上书法课。

  老李传承祖辈父辈好家风深得民心:李树彬的三个儿子都早已参加工作,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都成了大学生。说起家庭教育,李树彬说:“从我的祖母开始,就一直教育她的子女要学习,要尊重知识。我父亲是老师,我母亲不识字,祖母支持我母亲识字,让我母亲学会了再教给我们。”“不与他人争利”“吃亏是福”“常想别人好处”……他用祖母、父亲的教导鞭策自己,教育子孙后代。“我们家十几口人没有吵过架,更没有和村民们红过脸。”李树彬说,“今天回家后发现桌子上有两个茄子,大门开着,不知道是哪个村民送来的。村民们经常来送自家产的蔬菜、花生等,有的时候,他们放在家里就走了,我们都不知道是谁送来的。”

  在枣乡内黄,每一位像“老李”这样的有心人都在默默的坚守,他们在与时代抗争,与转型为伍,与传承并肩,生生不息为传承、为艺术、为生存“赌”一个光明延续的未来,他们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一遍一遍演绎着枣乡故事,传承着古老的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QQ截图20170829083345.jpg

传统文化.jpg

公益献血人小图.jpg

道德模范小图.jpg

QQ图片20170525144754.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