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文明我先行

杏坛随笔丨谢师何必“宴” 创意添新风
来源:    发布于:(2020-08-20)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原标题:谢师何必“宴” 创意添新风 

  每到8月中下旬,毕业生告别母校、老师和同学,即将开启新的人生征程。此时,往往也是“谢师宴”红火登场的时刻。本来,分享成功的喜悦、感谢老师的教导无可厚非,但在现实生活中,“谢师宴”经常变了味儿,成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甚至滋生腐败的场所,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操办“谢师宴”,固然包含感谢之意,也难免存在所谓面子问题,再加上一些商家的刻意营销,有时会产生规模和档次的攀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给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长造成很大负担,并给这些学生带来一定伤害。作为教师,理应恪守教师职业操守,身体力行地抵制铺张浪费。这种对家长的体谅、对师生关系的爱惜,是社会文明和责任感的体现,是给毕业生上的最后一节人生榜样课。

  无论从家长、老师的角度还是从对学生、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来看,都理应对“谢师宴”喊停。但同时,我们提倡禁止“谢师宴”,并不等于禁止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尊师重教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提倡弘扬健康、节俭、廉洁、文明的谢师新风尚。

  一是提倡“文化谢师”活动。这种活动一般由学校或者社区等机构组织毕业生群体进行,它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文化意义深厚。比如,今年四川省旺苍县就用“文化宴”取代了“谢师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毕业庆典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庄严和美好,体会尊师重教的意义所在。山西运城某社区曾举办“感恩父母,文化谢师,知识报国”的集体签字仪式和文化谢师礼,同样给父母和老师带去了感动和幸福。

  二是提倡小团体的集体谢师活动。这种活动多是以班级、学习小组或者活动团体为单位,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它往往饱含了团体的共同记忆,面向的老师相对比较具体,会有比较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很可能会成为师生一辈子的美好回忆。如今年江苏省泗洪县某班的高三学子,将师生平日学习的场景制作成视频,用简朴、现代、文明的方式回顾了和老师一起奋斗的时光,表达了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三是提倡具有个人创意的谢师活动。比如给老师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带着录取通知书和老师合个影,给老师设计个卡通头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终结,学生们将不断回顾和品味这段师生关系中独特的、动人的或者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事件,学习如何得体、真诚地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让不搞“谢师宴”“升学宴”成为社会共识,让师生关系回归传统、回归自然,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 史子阳
分享到

主题活动更多 >>

5-1.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