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阳头条.jpg
[2017年,哪些“大事”将影响我们的文化生] [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 [2017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我们的节日

吉祥春节祭灶始 双手甜蜜口留香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1-14)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申运海正在拔糖

  “二十三,祭灶王。”按照旧俗,这天是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功过的日子。要想来年家里过得好,得靠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回芝麻糖,在傍晚祭灶。可以说,春节从祭灶这一刻就开始了。

  位于安阳县崔家桥镇东曹马村的曹马申家芝麻糖,至今还保留着手工制作芝麻糖的工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现在要比平时忙。”

  祭灶趣事话习俗

  “来来来,尝尝俺这儿的芝麻糖!”曹马芝麻糖的第十四代传承人申好信已年过六旬,但手脚麻利,精神头特别足,一边熬糖,一边招呼着前来购买芝麻糖的顾客。春节将至,前来购买芝麻糖的顾客络绎不绝,有当地村民,还有大老远从市区、外地驱车赶来的人。“祭灶吃芝麻糖,来年讨个好彩头。”市民张先生说。

  “芝麻糖吃与不吃无所谓,只不过是图一乐儿。不过啊,过去的人们想用芝麻糖来粘住灶王爷的嘴,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越聊越尽兴,申好信打开了话匣子,将祭灶与吃芝麻糖的历史与传说向记者娓娓道来。

  “传说灶王爷是掌管炉灶的神祇,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要回天述职,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在凡间的见闻,过年时才返回岗位。人们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安阳人在这天要吃芝麻糖,一是甜,求其甜言蜜语;二是粘,粘住其口,使其别在天上说坏话。”申好信说,安阳东部一带至今还流传着歌谣:“年年腊月二十三,家家灶王都上天。供上芝麻糖,吃了甜又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春天早下雨,秋后粮满仓。家家都行善,人人都烧香。烧香只把高香烧,烧了高香有功劳。年年饭饱衣又暖,莲花盆里受高香。”

  另据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困、四处流浪。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吕蒙正却将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待灶王爷返回天宫,玉皇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为报答长老教育接济之恩,他扩修寺院,并拨黄米、小麦各500担,芝麻100担,让长老广授芝麻糖制作技艺,作为当地百姓谋生之本。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百姓也纷纷效仿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赐福。这样,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虽然讲起来有些迷信色彩,但申好信说,正是因为人们喜欢灶王爷,在他身上寄托了人们善良的期盼和美好的愿望,吃了芝麻糖,就是希望能够借灶王爷的美言,以求来年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辛劳双手造甜蜜

  每年农历十月开始,一直到腊月二十三,申好信的加工作坊就处于最繁忙的时期。“手工芝麻糖的制作工序复杂。”申好信说,要想让做出来的芝麻糖好吃又不粘,得从第一道工序熬糖开始。

  一口熬糖锅,烧得旺旺的炉灶,申好信站在一旁反复搅拌着。“必须不断重复这样一个搅拌的动作,否则糖就会粘到锅底。”申好信擦擦额头的汗珠,笑呵呵地说,“对于我们来说,冬天最幸福了。外面再冷,在作坊里干活也会热得冒汗。”十几分钟后,金色的糖稀在锅中沸腾着,申好信拿着一根筷子在糖稀上一点,“成了”。

  糖熬好后,申好信的儿媳妇韩露把熬好的糖稀倒进锅里冷却,从而进行下面的步骤:揉糖和盘糖。揉糖和盘糖是为了糖更加酥脆,是关系到芝麻糖口感的关键环节。这边韩露加工着熬好的糖稀,另一边,申好信的儿子申运海做着另一道关键性工序——拔糖。只见他拿着盘好的糖块,放在冒着热气的锅上。借助锅中冒出的热气,申运海和一名工人趁势快速抻拔、折叠,通过反复抻拔,使糖块变成长条,并且越拔越白。

  “一根芝麻糖里有三十三个孔,香甜酥脆就是靠这样拔出来的。”申运海告诉记者,因为操作不同,会产生酥糖和灌糖两种不同的芝麻糖。如果要制作灌糖,还要在拔糖时加入葡萄干、花生碎和芝麻碎。“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多年的锻炼。”申运海说,他学了三年才学会拔糖,现在才算炉火纯青。但拔糖是最累的,也是最苦的。申运海脱下戴着的两副手套,只见手指和手心都有大大小小的水泡。“旧的水泡好了,新的就又冒了出来。”尽管申运海忙得没有空闲、累得满头大汗,但是他在认真工作的时候,脸上总挂着微笑。

  几分钟后,拔好的糖被迅速放到案板上,工人用模具切成均等的长条进行冷却。等到粘芝麻时,再把切好的糖条在热气中熏一下,等糖条外表发黏时,立即倒入筐里边晃边撒芝麻,粘匀了芝麻,芝麻糖就做好了。

代代传承灶糖香

  “这可是俺们祖上传承的手艺,从清朝雍正时期至今,已经到第十五代了。”申好信说,由于制糖艺人在过去社会地位很低,无人记载,直到第十代传承人申玉行、第十一代传承人申公辰将其技艺发扬光大,同时研制出味道独特的灌糖。影响较大的当属第十二代传承人申万福。申万福于晚清时期在汤阴创建了申家“福记糖坊”。其子第十三代传承人申凤台在安阳周边地区设立了多处糖坊,生意十分兴隆。改革开放后,申好信的父亲申凤台将制糖技术传授给他。坚持纯手工制作传统技艺的申家芝麻糖,在申好信的手中又重现光彩。

  近年来,因为芝麻糖要靠手工制作,技术性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所以从事芝麻糖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做芝麻糖的人特别多,因为挣钱太少,现在都不干了。我们这个生产量也很低,不过为了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不干也不行。”申运海说。

  百年的传承、不变的口感加上良好的销量,申家芝麻糖于2012年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目前,申好信正在申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好信认为,随着历史的演变,祭灶的习俗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吃芝麻糖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这充分说明了民俗的生命力。作为制作芝麻糖的传承人,他不仅要传承制作芝麻糖这门手艺,同时,祭灶文化更加需要人们传承下去。

链接 申家老字号“福记糖坊”的发展

  曹马申家芝麻糖第十二代传承人申万福创建的申家老字号“福记糖坊”,始建于晚清时期,生产作坊建在汤阴县大北街,另在鹤壁也建有作坊一处,由其二儿子掌管。

  申万福的儿子申凤台在弟兄五个中排行老大,人称大掌柜,掌管糖坊的生产、经营、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弟兄、叔侄在各工序中亲自操作,技艺把关,不辞辛劳。每年雇有三四十个人走村串巷,敲锣卖糖,买卖做得红红火火。“福记糖坊”的兴盛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因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福记糖坊”归属“国营汤阴县食品厂”。(来源:安阳网 作者:郭有明 王 珊 文/图)

责任编辑: 陈铭
分享到 更多

主题活动更多 >>

W020140624356611567198_230.jpg

wyzyz.jpg

wmLOGO.jpg

QQ截图20160302094401_副本.jpg

春节副本.jpg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