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首页 要闻聚焦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家庭 文明礼仪 公益广告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专题专栏 志愿服务 先进典型 未成年人 创文简报 我们的节日

000.png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 [万水千山 情深意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文明安阳聚焦

安阳: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来源:    发布于:2024-02-29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牢记嘱托 奋力拼搏

  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全市“三农”工作综述

  安阳融媒记者 王慧敏 通讯员 王铁伟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动员全省上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今年,我市“三农”工作如何不折不扣贯彻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农业强国全面起势之年,展现安阳担当、贡献安阳力量?

  2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农村呈现崭新面貌。今年,我市要深入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做法,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为建设农业强省持续贡献安阳力量。

  紧绷“粮食安全”弦

  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如何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全国农业农村及新型城镇化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广润坡1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麦田里,记者找到了写在安阳大地上的答案。

  惊蛰未至,全市春耕春管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在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望无际的青翠中,广润坡农田服务中心格外显眼。安阳县瓦店乡新农人赵梦然在服务中心的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一公里外的麦田里,平移式喷灌系统自动打开、浇灌麦苗……一幅智慧春耕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通过监测系统,麦田里的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等信息一目了然。”赵梦然说,“以前,麦田里的活儿都是父母干;现在,我不用下地,在这儿就可以操作完成浇地、施肥,而且还科学精确。”

  近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牢牢扛稳确保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二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市级项目储备库,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工程,建成全省首家千亩规模的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农场。三是深入开展航空植保统防统治。创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航空植保“安阳模式”,连续开创了全国百万亩小麦病虫害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化应急防控、整县制推进“一喷三防”的先河。四是打好夏收攻坚战。2023年夏收遭遇严重的“烂场雨”,我市主动扛起“保粮食、保种子”重任,成立以市委书记袁家健、市长高永为组长的“三夏”生产领导小组,突出抢时抢收、农机调度、晾晒收购、种子安全,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五是努力提高秋粮单产。开展秋粮单产提升行动,支持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高产,2023年秋粮单产、总产增幅均在两个百分点以上。六是积极应对寒潮雨雪低温冰冻天气。印发《中共安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寒潮雨雪持续低温冰冻天气防范应对的紧急通知》,组织专家指导组联合基层农技人员,对全市蔬菜棚室和养殖场进行全面排查和防灾减灾指导,与安阳融媒联合制作上线了《如何有效防御冬季麦田冻害》宣传片,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发布生产指导信息。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43.38万亩,较2022年增加1.21万亩,增量占全省增量10.4万亩的11.6%;粮食总产量377.84万吨,与2022年相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

  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防返贫“堤坝”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防止返贫致贫,做好动态监测、及时精准帮扶是关键。2021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市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作用,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的“堤坝”。

  “前年我家着火,丈夫不幸遇难,我感觉天都塌了,不知道我和两个女儿以后该怎么办……”时隔近一年,家住殷都区水冶镇北段村的徐瑞芳提起往事依然泣不成声,“多亏了这个平台,家里是11月出的事,我提交申请后,12月村里就把我家识别成监测对象,给了1万元的救助金,帮扶人还帮我申请了小额贷款、联系安排了工作。现在,我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准备再考个会计资格证。有了政府的帮扶,我有信心把两个孩子带好”。

  近年,我市坚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聚焦防止规模性返贫“重大要求”,紧盯有效衔接“重大课题”,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推进精准监测帮扶、政策衔接落地、内生动力激发、项目资金增效、成效成色提升“五大行动”,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扎实推进精准监测帮扶行动,防返贫“堤坝”不断强化。持续发挥“安阳市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作用,进一步畅通农户自主申报监测对象的渠道,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筑牢“数治”堤坝。二是扎实推进政策衔接落地行动,“三保障”成果不断拓展。创新落实工作交流、短板调度、业务研讨、整改督导、典型宣传等行业部门“五项联动”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兜底保障水平,做到了困难群众政策应享尽享、应助尽助。三是扎实推进内生动力激发行动,群众增收成效不断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帮扶,创新“八种模式”联农带农,把困难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四是扎实推进项目资金增效行动,发展基础支撑不断夯实。坚持入库、建设、确权、收益、管护全流程精细管理,提升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强力推进1360个衔接资金项目高标准按时完工,让群众及时、持续受益。五是扎实推进成效成色提升行动,成果巩固质量不断提高。动员43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43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大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宣传力度,讲好安阳故事,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我市脱贫人口就业分档奖励、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科学组织项目资金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等工作先后在国家和省乡村振兴系统进行了经验介绍和交流推广。在国家和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我市连续两年取得全省第三名的成绩。2023年,我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881元,增幅为13.3%。

  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得美不美、好不好,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要从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这个小切口入手,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今年元宵节期间,各县(市、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到处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内黄县余庄村村民刘红梅刚刚参演完“村晚”节目,谈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现在村里的环境多好啊!路修得平平整整,每天都有人打扫。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以前过年都是聚堆打牌、聊天,今年俺村举办了‘村晚’,引得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精气神。”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市成立了以市长高永为组长的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组建了13个由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订了《安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办法》《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量化问责办法》,创新开展多项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农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聚焦短板弱项,开展“双百”帮扶活动。发动100家市直单位和104家企业,分包209个人居环境弱差村。统筹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900万元、市级财政单列专项资金20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匹配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双百”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变“弱差村”为“示范村”。二是围绕重点部位,实施“全民清扫”行动。开展“全民清扫”行动,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模范带头,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乡镇政府所在地沿街店面、农村各类农贸市场、村庄内外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洗、整治,全市95%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主次街道环境“一眼净”。三是突出民生实事,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和户厕改造。自2021年开始,锚定全面实现“出门就是路,两脚不沾泥”的目标持续发力,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截至2023年,累计投入资金18.17亿元,综合治理背街小巷6.9万条,惠及农户30多万户。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省定整体推进村1.3万户的年度改厕任务。

  激发内生动力

  稳妥推进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

  我市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将农村“三变”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充分挖掘乡村“闲置资源”价值,激活要素,盘活资产,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哗啦啦!”手机消息铃声提醒银行卡到账0.5元。1月20日,在安阳县“西裴小镇”猪猪乐园门口的餐饮区,游客刚刚扫码结账,入股餐饮区集体项目的西裴村村民刘瑞云的分红就到账了。“只要入股项目有进账,俺马上就会收到分红信息。”刘瑞云开心地说,“打开手机上的数字化分红系统,立马就能查看自己的每一笔分红。旺季每月能分红2000元左右。”

  在西裴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海军指着数字乡村运营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上实时滚动更新的数字说:“这是从2023年5月到现在全村的消费总金额。以前入股分红到年底才算账,由于透明度不够,村民对收入金额、收益分配比例等都存在疑问。现在,有了数字乡村运营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每一笔订单和收入都能通过手机查看,不仅方便快捷,也顺应了村民期盼。”

  2022年,我市召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会议,确定118个县级试点村,从中选择了30个市级试点村重点推进。截至目前,30个村集体累计收入2552万元,共分红646.7万元。通过积极探索,我市总结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模式做法,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安阳经验”,包括“三变”+特色产业型、“三变”+加工企业型、“三变”+乡村旅游型、“三变”+商贸服务型、“三变”+复合模式型。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支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措施》,通过“三变”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截至目前,30个市级试点村已有166人进城落户,29户群众享受契税补贴3.3万元。

  夯实产业基础

  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昔日贫困县,今朝“质量强”。内黄县是典型的平原农区县,工业基础薄弱,2012年被评定为省级贫困县,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该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把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效、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当作提升全县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方法、新模式。2016年12月,内黄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同时,该县还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

  “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不仅提升了企业质量自律能力、企业市场质量形象,还有效提高了内黄县的产品附加值,内黄县盛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订单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加,由原来的年销售量500吨一下子增加到现在的2000吨。2023年,内黄县盛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王掌柜”牌油炸脱油花生荣获了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牢牢把住“产业兴旺”这一要求,精准发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一是突出质量兴农。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二是突出绿色兴农。加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创建数量县(市)均值全省第一。三是突出品牌强农。全市重点培育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5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0个,全市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达到125个。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招商引资、升规纳统工程,计划培育市级以上后备龙头企业20家,已确定后备龙头企业培育对象4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市级32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今年,我市如何高质量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李建军表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具有安阳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 

责任编辑: 张 凯奇
分享到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