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5月22.jpg
[刘奇葆调研中国盲文出版社:帮助盲人读者] [刘奇葆出席纪念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 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文明网(安阳站)首页 > 文明安阳聚焦

安阳春节欢腾犹未尽 古庙会新气象闹元宵
来源:安阳文明网    发布于:(2017-02-10)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欢欢喜喜逛庙会。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欢欢喜喜逛庙会。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母女同猜字谜。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美猴王亮相安阳桥庙会。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美猴王亮相安阳桥庙会。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民间艺人亮绝活。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民间艺人亮绝活。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历来被认为是春节的尾声。但对于咱们安阳人来说,好像过了元宵节还不算过完年,只有赶了正月十六的安阳桥古庙会,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安阳桥庙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原来的安阳桥南端有一座大王庙,每到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集聚到此, 或漫步寻春,或桥畔祈福,同时伴随有小摊、杂耍,热闹非凡,演绎出盛况空前的全城之恋。安阳桥庙会不仅是安阳地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全民“娱乐盛典”,更是安阳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有着浓浓的老安阳味道……

庙会迎吉年 民俗庆新春

  在安阳桥庙会中,有众多民间习俗,如“搀佛”、“坐跑车”、“过‘鲸背’”、“遛百病”、“袁林”贴金钱、唱大戏以及村民宴请宾朋等。

儿女们搀着、推着父母“溜百病”成了庙会的一道风景线。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携柏树枝到安阳桥上散步“溜百病”。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遛百病”

  安阳有句顺口溜叫做“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六打花灯,安阳桥上遛百病。”所谓“遛百病”,就是携柏树枝到安阳桥上散散步,以趋吉避凶,扫除百病。

  由于“柏”和“百”谐音,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遛走百病,来年幸福。带回家的柏树枝可以挂在自家门口起到驱邪的功效,还可以在屋中点燃,闻闻香气四溢的柏枝的清香,以消除百病,保证家人来年身体健康。

  该习俗的形成可能和袁林有关。袁林,俗称“袁坟”,即袁世凯墓。

  袁林就在安阳桥的西北方向,距离安阳桥直线距离只有数百米之遥。逛完庙会游袁林,很是方便。过去袁林周围种植了大片的柏树,于是人们顺便折些柏树枝,然后到安阳桥上走一走,希望百病全无。在医疗很落后的年代里,老百姓的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过“鲸背”(安阳桥)

  安阳桥庙会不管地点怎么改变,基本上是以安阳桥(鲸背桥)为中心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每年正月十六,男女老少便涌向安阳桥。逛庙会是其一,知其内涵者向往的是鲸背观澜。只有走过“鲸背”(安阳桥)才算真正逛过安阳桥庙会。

  元代所建的安阳桥像一条巨鲸卧于洹水之上,宛若鲸背,故名“鲸背桥”。昔日宏伟壮观的鲸背桥下,汹涌的波涛至桥墩处分流回溯,春水秋波,波澜壮阔,声若雷霆,成为明代安阳著名的八大景 “鲸背观澜” 之所在。

  “袁林”贴金钱

  袁林建成于1918年,曾是安阳河北岸一处遍地松柏梅槐、到处浓荫蔽日的所在。袁林最北边是袁世凯的墓庐,墓庐呈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显得威严壮观。

  每逢庙会,安阳老城内外的老百姓都要到袁林踏青,并在袁世凯墓庐光滑的圆形石头墓壁上贴硬币,试试自己的运气。如果能粘在光滑的墓壁上,则证明自己来年会有好运气。

  该习俗无疑是“袁坟”建成以后才形成的,袁林的建成给安阳桥庙会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搀佛”。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搀佛”

  安阳桥村80岁的王大爷说,“过去安阳桥村的表演队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都要来关帝庙‘搀佛’。‘搀佛’就是到庙里磕头,求关帝保佑庙会上表演顺顺利利,圆满结束。”

  实际上,“搀佛”就是一种演出团体祭祀神灵的活动,和戏班到一个新地点以后祭祀神灵、用香火问卜演出时辰活动类似。

  民间艺术

  传统安阳桥庙会上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庙会上有众多的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品,如评书、大鼓、捏面人、拉洋片、吹糖稀、泥哨、泥咕咕、木偶戏、跑马上杆杂技、踩高跷、“双送”、“错断”等,非常热闹。

民间艺术表演。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民间歌舞

  安阳桥村一直就有着民间歌舞表演的传统。

  每到安阳桥庙会这一天,安阳桥村各街道的表演队先是到关帝庙“搀佛”,之后各支队伍鱼贯而出,一路上浩浩荡荡,出关帝庙,一路敲锣打鼓,风风光光,完成村民们一年一度的狂欢。届时,观众驻足观看,气氛异常热烈。

  在这里值得详细提及的是安阳桥村村民的民间歌舞和民间文艺表演队。以前他们是自发形成,并由民间力量组织,主要是出于自娱自乐,因为平时的娱乐活动太少,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庙会时才一改日常的生活节奏,热闹一番。

  如果说舞狮子、玩武术、摇旱船和大头表演在众多的北方庙会上具有普遍性的话,另外一些表演,如“五鬼闹判官”、“小炉匠扒缸”,尤其是“错断”和“双送”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反映了安阳桥村村民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个性。

  “错断”

  “错断”是根据戏曲《包公错断颜查散》改编的民间舞蹈。

  这个舞蹈讲述了北宋时,有一女子被害,阴曹的判官营私舞弊,私改生死簿,结果造成包公错断颜查散冤案。

  该舞蹈形式自由,不受场地约束和限制。

  “错断”通常在正月十六安阳桥庙会上表演。演出由6名演员组成,女角色皆由男演员扮演。每个动作套路并无先后顺序,可前可后,也不受舞蹈音乐的限制,音乐节奏随演员的动作快慢而变化。整个表演诙谐生动,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双送”

  “双送”是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民间舞蹈。

  传说五代时,后周恭帝宗训在位,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奉旨护送两个闺女进京应选,过一院庙,庙中瘸老道知情后,与他们一路,并在途中加以保护。路上遇见一个流利鬼调戏二女。赵氏兄弟与瘸老道同流利鬼展开殊死搏斗,流利鬼不敌三人被击败,众人得以安全到京。

  该舞蹈也多在正月十六安阳桥庙会上演出。和“错断”一样,也是由6名演员组成,剧中女角色也均由男的扮演。传统安阳桥庙会上异彩纷呈的民间文艺表演,除了自娱自乐、戏谑搞笑之外,还深刻地反映了老百姓希望惩恶扬善、主张正义的思想,并起到宣扬社会规范的作用。

  故事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反映了村民集体的世界观和道德信仰,有意无意地在庙会期间对村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道德规范教育,对于维护当地的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就是庙会对民众进行的潜移默化、世代相传的教谕。

  安阳桥庙会的传说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打天下时,有一次被敌人追得溃不成军,一路逃至安阳河北岸。往前是翻滚的河水,后面是疯狂的追兵。朱元璋心里暗叫“不好!”这时,河里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个庞然大物从河里一跃而起,横跨在洹河两岸。朱元璋定眼一看,是一条身长数丈的大鲸鱼。他急忙通过鲸背向南逃去,躲过一劫。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对此念念不忘,命人修建鲸背状石桥以示纪念。鲸背观澜由此得名。 

  鲸背观澜的具体地点就是老安阳桥处。有人说五代时期就有了老安阳桥,还有一说老安阳桥是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许有壬所修。鲸背桥鱼尾即是用石条铺设的凹形路面,长40米,宽可并行4车。此路面低于北边流水桥孔顶部尺余。这段低凹路面平时供车马人行,汛期供流水排洪,实质是泄洪处。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战车开进了安阳。守城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们炸毁了安阳桥以掐断日军道路,延缓时间。“鲸背”就此断为两半。现存的安阳桥经历过多次大的翻修,据说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元代的一些石墩。( 

古庙会 新气象 

  安阳市文明办发出文明倡议:打造“祥和 繁荣 平安 文明”的庙会环境

  广大市民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安阳桥古庙会即将盛大开幕,打造“祥和、繁荣、平安、文明”的庙会环境,是每位市民共同的责任。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助力安阳创建文明城市,安阳市文明办、安阳市国家税务局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不损坏绿化,不污染环境。 

  二、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不起哄滋事,文明出行,遵守交通秩序,不乱停、乱放、乱靠。 

  三、诚信文明经营。经营户不占用通道;保持摊位安全卫生,依法经营,货真价实,不掺杂使假,自觉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四、讲究文明礼让。不说粗话脏话,不恶语伤人,尊重他人权利;发扬传统美德,礼让老幼妇孺。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市民、展示文明形象。我们坚信,有了你们的热情加入和自觉行动,我们的城市会更加文明、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拉紧食品安全弦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正月十六庙会将至,北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辖区350余家食品经营单位展开检查,将逐店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庙会当日,北关区食品药品监督局还将分组对辖区食品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食品快速检验车也将走上庙会,保障广大群众在庙会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

  “庙会当天,我们会加大对安阳桥庙会区域范围内的餐饮和食品流通单位、摊点执法检查力度,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究,确保庙会期间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昨日下午,北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工作人员将主要对庙会区域内主要路段(东至平原路、北至洹北小区南路西口、西至彰德路(五七桥)、南至三八岗)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保障。其中,安阳河以南片区由红旗路、灯塔路、解放大道、豆腐营、曙光、彰东食药监所负责,安阳河以北片区由彰北、洹北、园区、民航路街道食药监所负责,以胜利路为界人员分成第三组和第四组。庙会现场重点食品快速检验工作由食品快速检验车进行。

  工作人员表示,2月9日至10日,执法人员将佩戴执法证上岗,在各自责任区内开展庙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与庙会范围内的餐饮服务、食品流通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进行食品安全隐患拉网排查。指导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执行台账登记、索票索证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按规范要求贮存和加工食品、实施餐具消毒,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未取得健康证明者不得上岗。要求各餐饮单位不得接收、采购、加工、使用《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原料。

  “庙会当天,执法人员将重点对整个庙会区域内的餐饮摊贩进行全面检查、登记备案,并按《庙会餐饮摊贩登记表》内容对餐饮摊位逐户进行登记,详细登记摊主姓名、联系方式、经营地址和经营项目等内容。同时对食品及原料加工过程进行认真细致检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将重点对可疑食品加工的场所、设备、工具、厨房及其加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或勘查,调查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及加工烹调方法、操作卫生等。

执勤民警形成一道靓丽风景。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庙会入口,消防官兵严阵以待。图片来源:安阳文明网

  古庙会上送平安 警民互动传真情

  据了解,安阳桥古庙会上,安阳市公安局将派出警力,专门负责疏导群众有序流动,防止出现局部区域人员高度密集,确保不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此外,警方还加强巡逻,及时受理群众报警,主动发现和制止执勤区域出现的打架斗殴等各类案件和事件;加强对庙会现场治安秩序的管控工作。

  此外,安阳市消防部门也在庙会各个地段,专门设置了5个执勤点,消防官兵配备便携式灭火器,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古庙会随想

  曾经盛况倾城出 今朝繁华万巷空

  据介绍,有关安阳桥庙会的盛况,民国时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据1933年的《续安阳县志》记载,“赛会,简称会,会场,城关四乡殆遍。会期约在正月初八、初九、十六、二十八等日。届时,则向一定地点集中各项货物,以供买卖。大会则有各种农具、估衣、首饰、骡群、马群者,名之曰骡马大会;其罗列、大宗梁檩椽柱及一切木料者,曰木植大会;至男女聚集神庙,烧香祈祷之香烟会,其所售货物除香箔食物外,间有其他商品而已。”

  庙会上经营的商品,主要有农具、苗木、日常生活用品、各种各样的玩具、传统小吃,种类繁多。还有专门赶来上香的香客。不管是求“大王”,还是拜“关帝”,抑或是敬“南顶老爷”,都反映了老百姓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过去安阳桥的表演队在正月十六这一天,都要来关帝庙里磕头,求关帝保佑会上表演顺利、不出事儿,安阳人称之为“搀佛”。

  除了本地人烧香拜佛,外地香客也会源源不断从四面涌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前来赶庙会的人需要赶很远的路,再加上会上人山人海,有些身体吃不消的老年人就会在古城北门——拱辰门“坐跑车”,这是专门为安阳桥庙会开设的生意。这一天,拉客者用马车或驴车载运城里的居民从拱辰门到安阳桥。届时,马车在拱辰门前一字排开,马头披挂红布,车身遍插彩旗,客人满了,车夫便扬鞭驱马一路狂飙到安阳桥。虽然土路坑洼不平,颠簸异常,车上乘客却兴致高昂,这被称为“坐跑车”。

  民间小吃是庙会中一大亮点。安阳自古交通便利,商旅络绎不绝,传统饮食博采众长兼具本地特色,小吃种类繁多,数不胜数:酥香爽口的炸血糕,香气扑鼻的饸饹面,清凉爽滑的凉粉,金黄酥脆的焦叶,不腻不粘的梨膏糖、棉花糖、芝麻糖,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名吃。更吸引人目光的是庙会的民间绝活,捏泥人、吹糖人、剪纸、柳编、灯笼、布艺……各类民间艺术品随处可见。赶会的人铆足了劲头,商贩儿们也是个个精神十足,叫卖声、吆喝声、欢笑声不绝于耳,组成一片流动的人山会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安阳河治理之后河道拓宽,庙会当天有游船开行在安阳河上,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安阳滑翔运动学校的双层机翼教练机也来助兴,曾一度供游人买票乘坐,百姓可以乘坐飞机盘旋空中,俯瞰庙会盛况。”安民先生回忆起当年庙会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

  年年岁岁古庙会 岁岁年年会不同

  安阳桥古庙会历久弥新,是春节的高潮和尾声。在安阳人心目中分量十足。为什么安阳桥庙会经过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依旧保持青春活力,能够长盛不衰?安阳古都学会理事、老城文化研究者齐瑞申认为,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寄托了老安阳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承载了浓郁的文化情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十六也是春日序曲,这一天有时会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雨水、惊蛰相撞。春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蛰伏了一个冬季的百姓迫切希望能出门走一走、逛一逛,将经久不动的筋骨舒活一下,迎接新的一年。

  安阳桥庙会以安阳桥为依托,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清代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与八国联军议和之后返回北京途中,道经安阳,曾将老城区西华门街的文昌阁作为临时行宫。回銮的圣驾经过此地,这座桥因而有了“御路桥”的别称。安阳桥贯通洹河南北,连接历史与未来,一向被认为是安阳城区的地标建筑,在家乡人心目中举足轻重。

  庙会除了是四乡八里的农民选配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场所,也是亲朋好友相聚,聊天叙旧的机会。这种宴请习俗在传统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平常的活动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很少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对于平日忙于生计的人们来说,一年一度的庙会无疑成了亲戚朋友们一年一度的聚会。

  近几年来,政府对传承民俗文化的古庙会高度重视,古庙会规模越来越大,游览秩序、卫生环境逐渐得到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政府每年都会提前做好秩序维护、文明游玩宣传等多项基础工作,确保庙会井然有序、安全规范。

  2009年,安阳桥庙会被列入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一项民俗被保留下来。这里不仅有传统的老手艺,也有现代社会的新元素。在更多安阳人眼里,安阳桥庙会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文峰区耄耋艺术团的连有恒是一位民间艺人。他说:“我每年都带领团队来庙会表演,如今我们这些‘老传统’能够在庙会上大放异彩,虽然辛苦一点,但还是很开心的。”

  “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富裕了,愿意出来逛逛庙会,吃吃喝喝转转,庙会上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这并不与民俗味相冲突,恰恰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老安阳人李女士说道。

  如今各类小吃、不同地域的产品被带到庙会上,让庙会内容丰富多彩,也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长期关注庙会的学者齐瑞申先生说,“与时俱进的庙会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又不舍弃古老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庙会文化才能长久、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安阳桥庙会不仅承载了人们深厚的历史记忆,还寄托着人们虔诚的信仰,美好的期盼。可以说安阳桥庙会已经成为安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安阳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来源:安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 侯杰
分享到 更多
安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制作
电话:0372-2550207  传真:0372-2550207   邮箱:aywmb@126.com